既下山·洱海,人文与地理的双重飞地 [Vol22.1-1]
- 39165498
- 2024年10月28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单纯地来看,风景乃是一处“远在那一边”的现实区域。它由田野、山丘、海岸、建筑构成,但不是棵树或一栋建筑物那样一种界化出来的实体。风景,经由文化的作用(不论是消解还是构建),其意义比我们想象中的复杂且捉摸不定。它成为一种意象,一种心灵和情感的建构。 —— 段义孚《风景断想》


大理。洱海东岸。
既下山民宿项目。
第一次去现场勘探,是二零二二年已经回暖的三月。
然而,海东的大理,并不同于海西的大理。山势陡峻,风势强劲,没有明确的方向。皑皑雪顶的苍山作为远景,显露出寒气逼人的棱角。近处是矗立在岸边的红色悬崖,悬崖外侧,激起的蓝色海浪如同真正的海水一般又急又勇。这不是想象中的大理,但它确实是大理未被全部展现出来的另一段风景。
我们勘探的现场,就在这里,一个山海之间上下毗邻的、有着显著高差的台地上。它的崎岖、对立、分离、不易被驯服,在第一次进入现场时全部展现了出来。与此同时,也领略到了地势所带来的复杂性与矛盾感交织的魅力,以及原始自然与人文风景相互渗透所能带来的场域张力。欣喜与压力兼具。
< 01 >
它坐落在大理
却并不展现一种典型的大理日常
狭长的洱海将大理分为两个地块,一个是海西,一个是海东。
海西,是一片肥沃的冲积平地和温和的缓坡,阳光宜人,晴雨交替。因此,海西的生活,有传统农耕的滋养,有四时风物的浸润,人们总能体会到一种与过去叠印交融的日常质感,时光可以溯源,器物可以寄托,细腻,温润,和光同尘。
与海西相比,海东的生活因为没有太多传统文化的羁绊,反而可以表现得更当代,更生猛。它直接根植于周遭的自然环境,从山地海岸中生长,接续山的起伏与海的延伸(属于自然环境的物质在地性,而非文化精神在地性),它因无平地依持,反而能显示出新的独立性与力量感。
Opmerkingen